01
你喜欢你的工作吗?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可能并不简单,尽管看起来很简单。
工作当然首先是谋生的手段,我们养家糊口需要一份工作。这次疫情期间,中国、美国及其他国家,都出现了一封闭暂时不能工作,就没法活下去的群体。
工作让人活下去,因此每个人都需要掌握靠自己的力量和劳动活下去的能力!
我在深度领导力一书中,谈到了这样的概念:每个人都是一家公司,打工也需要跑通自己的商业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
但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不应该只是生存的工具,还应该拥有更大的意义。工作也许是我提出的人生三件大事和五大精进的最重要的场景了。
我在深度领导力一书中,提出人生有三件大事,即三门必修课(BBC):Becoming成长、Belonging(归属或关系建设)、Creating(创造)!
人生的很多成长(becoming)都能够在工作中完成,所以王阳明说“事上练”,也是我们平时说的在实践中成长!
工作中我们要达成一定的目标,目标有挑战。高难度的目标也挑战了我们的体力、脑力和心力。我们每个人在这种挑战中被“拉伸”,因而锻炼了我们原来不发达的肌肉。我们的体力、脑力和心力的肌肉变得发达起来;
要工作就会有关系,现在和未来,成事越来越需要团队合作。不能与他人合作,基本很难成功,更无幸福可言。
我们就是在工作中,遇到我们喜欢的人、遇到我们不喜欢的人。我们一起共事、相互观察与学习,也不断磨合,提升了我们关系建设的能力,也可能因此收获友谊甚至爱情。
人生在世不能苟活,更要创造。而工作是我们创造价值最好的途径。
既然工作能够让我们养家糊口生存,又能帮助我们修好人生的三门必修课(BBC:成长、归属、创造),我们应该喜欢我们的工作才是!
但为什么我们很多人这么不喜欢我们的工作呢?
全球很多人力资源公司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员工敬业度和投入度的调研。研究发现,全球平均值来看,只有15%的员工是敬业和投入的。而中国只有6%的员工是敬业的!因为这一数据从不同的公司的调研报告出来,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我们这么努力的工作,工作时间常常是996甚至007,为什么还有这么高比例的员工不敬业、不真正投入呢?
02
为什么我们每天花这么多时间在工作上,我们却不喜欢、不投入、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呢?
原因很多,但总体来说,是自己的一部分与工作本身拧巴了!比如,觉得自己是:
大马拉小车,没意思 (觉得没有成长了)
小马拉大车,实在拉不动了(对体力、脑力、心力极限的考验)
进入职业倦怠期了:对一切丧失了兴趣
不喜欢周围的人(老板和同事、客户)
不喜欢企业的流程和文化
工作与生活的整合(平衡)没做好,影响了对工作的喜爱
找不到工作的意义-每天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的事情没什么价值和意义。
自己个性和工作要求拧巴是常见的事情!明明是内向的人,现在要求我与客户陪吃、陪喝、陪聊天,臣妾做不到呀!
明明喜欢拍脑袋、凭直觉、Just Do It,现在要求深度思考,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太不爽了!
在这种个性与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中,有的人可以长时间纠结,不能自拔。他们老是觉得拧巴,内心不舒畅!
但如果他们能够从自己的意识中,跳将出来,就会发现这是锻炼自己不发达的那块肌肉的好时光!在健身房里,我们不就是在教练的指导下,非常痛苦但又很畅快淋漓地(有时伴着杀猪般的的叫声)挑战并拉伸自己的肌肉吗?!
这种拧巴就是肌肉拉伸,这种拧巴就是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这种拧巴就是成长!
因此,人最好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的心智模式,一拧巴就告诉自己,成长的机会来了!我要好好享受它!我要好好享受这种痛并快乐着的体验,我要好好享受这种肌肉被拉伸后的酸痛和畅快淋漓!
03
有些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是觉得无聊、缺乏挑战。
本来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是很爽的事情,谁不喜欢这种轻车熟路、又可以随便指点江山的感觉。但偏偏有些喜欢折腾、挑战自己的人们,对这种“大马拉小车”的状况不甚满意。
他们中的有些人因为成就欲望太过旺盛,需要相当的挑战系数、足够的征服感才会感到嗨和爽;他们不满足于重复自己、希望做新、奇、特的事情;还有些人对成长有重度焦虑,觉得太过舒服、太过简单的事情浪费生命、学不到东西、难以成长。
世界就是在这种旺盛的成就欲望、创新动力、和成长焦虑中被推动着前进的!这些都是人们自身进步和成长的积极动力和能量。
但这些动力和能量如果过度强大,我们就会感到一种烧灼感、自我压迫感,因而对当前的工作丧失了更为客观的认识和判断,事实上错过了当下的价值和意义。
看起来驾轻就熟的工作对我们来说真的那么游刃有余吗?似乎是炒冷饭的工作真的是在重复自己吗?我们真的进入了“大马拉小车”的境界了吗?
觉得自己是“大马拉小车”的人,有没有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自己拉的这辆“小车”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呢?是否没有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呢?是否没有充分意识到周围一切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呢?是否没有为当前的“小车”建立更高的目标呢?
举个例子来说,能做省长的人,一定做得好县长吗?能做团长和师长的人,一定做得好连长甚至班长吗?
以上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当前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帮助我们衡量一下自己和当前工作的匹配,以产生当前工作新的、独特的目标。
事实上,没有一段经历是浪费的!一切可能都是最好的安排!以这样的视角出发,好好挖掘一下当前工作的潜力、独特价值,扩展并丰富当前工作本身,打出一个新天地。
例如一个能做省长的人,在做县长的时候,不抱怨自己的官小,而是意识到,如果在中国能够创造出一个可复制的县长模式,说不定能比做省长贡献更大!因此不抱怨、埋头苦干、执着于当下!
但同时也不忘自己更大的雄心,积极为未来准备。
这种在内心能同时放得下两个看起来矛盾目标的人:既全力以赴关注当下,以杀鸡用牛刀的精神拉好当前的小车;同时又抬头看路,志在远方,想着有一天拉一辆大车的人,将是未来世界的赢家!